學儒
在演講中分享生命故事,是自己在推廣性平教育時很常用的方法,想起前陣子讀了一位牧師寫的講道集時(最近在練習愛上基督教),才反省了自己演講(包括談生命故事)開始有種千篇一律的煩躁感,沒想到成長的契機這麼快就來到。儘管小嗨對我很放心,事前沒有太多的指導或叮嚀,卻還是在對話中,提到不同的人聽生命故事,都可能給予講者不同的問題或回饋,幫助講者用可能沒思考過的路徑或因素,重新整理看來似同實異的故事。
被提醒到這點的我,今天在對一群老師分享時,刻意不流於過去多數對社區民眾或學生演講的時候,強調幽默、有趣或盡力引起觀眾注意的方法;相對的,除了性別議題,我也分享家族、家庭的動力和議題,且嘗試不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敘說故事當下時的感受,而是我也試圖看見重要他人面對性別議題時因沒有資源支持產生的徬徨無助。我想,看似在台上推廣性平教育的我,並非永遠都是自己生命故事中的受害者,性別從來都只是生命中的一個面向,但我、我與他人、我與不同的生命,都有許多角色與面向的多元交織,才讓我們之間的故事長成某種樣子,那不是單單談性別就能說清的,也對故事中的他人不公平。看一個人不能純看某種言行、某個特性,這是小嗨在演講中舉鷺江國中楊同學的例子時,不斷提醒老師的,而我相信我在分享與家人的關係時,老師們也能聽懂。
時間不長,僅僅分享兩三個故事,但用不熟悉的方式說故事,卻已讓我在台上心跳加速,不住地說自己緊張。下台後的兩分鐘,慣性的自責,怎麼演講經驗這麼多了、故事講幾百次了還會緊張?但隨著邊聽小嗨的結尾,邊選擇原諒自己,我這次就是來讓自己學習的,碎嘴了多久台東沒有性平相關的進修機會,這次不就是天賜良機,而我也趁機嘗試臨時改變說故事的方式嗎?之於我根本就是超珍貴的性別專業知能研習啊XDDDD感謝小嗨那麼熱愛台東,也把性平帶進台東,我們都在自己的位子上,做自己能做的事,而且我們都相信自己能做好。